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因人而異:老的可以,新的就不行。

因人而異:老的可以,新的就不行。
在教會,牧師有教權,負責運作、推展教會全盤教務工作。傳福音是教務工作之一,有責任策畫、推動,使得救的人數加給教會。更是為實踐基督的最後使命,擴大祂的國度,直到祂再來。
傳福音最能激勵信徒投入聖工。領人歸主,立即使信徒獲得成就感,無比的喜樂。教會重視傳福音,高遠的心志是為上帝拯救罪人,增加天國的子民,擴大神的國度。而有些牧師不願明說有其現實價值,教會增添了會眾,壯大了聲勢。更現實的是"奉獻"收多了,錢多好辦事;水漲船高,個人”分紅”也就多了。難怪有些牧師特別強調、鼓勵、催促會眾"奉獻",因為他們缺乏信心”神會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”。我的話太過真實,使人討厭,不說也吧!
不管怎樣,傳福音,領人歸主,是教會必須做的聖工。盼人靈魂得救,真心悔改,遠離罪惡,更新生命,能榮神益人(社會)。有的教會在年度計畫中擬訂信主的人數、受洗人數。就像公司、行號擬訂的年度營業目標。這也沒有錯,問題在:公司、行號有營業就有賺,教會是一個社團,是神的國,是要看"常住人口(出席會眾)"多寡,才是盛衰的指標。來教會聚會的人一些是過路客、觀光客,來了以後會不會再來;成為常住人口,要看你有沒有吸引力與條件使人留下,或再來的意願。就像一個餐館,裝璜華麗,菜單名稱好聽、圖片誘人(教堂外型),或有促銷活動(佈道會),吸引眾多顧客(慕道友)前來,當然有坐下點菜的(決志者),結果大廚(牧師)做出來的菜肴上桌了,品質低劣(接待不周、服務欠佳);有的吃了,初嘗還新鮮(受洗了),越吃越沒味(傳道人不探訪、不關心、信息膚淺、教會事務沒制度,亂七八糟或紛爭不和、等等),這樣的餐館還會有回頭客嗎?難怪新開的的多,倒閉的也多。
好的餐館也很多,百年老店也不少,各地都有分店(正統宗派教會);更多的是"創業"的老闆(牧師)開辦的新店(獨立教會)。初時,老闆可能會慘澹經營,名聲有了,老闆就想多賺的心態就大了,結果只賣招牌,不賣品質了。很多獨立的教會也是這樣,有的初時兢兢業業地幹,有規有矩,有聲名,有業績。有的初期經營得不差,可是沒有制度,創始牧師也傳福音,為增加收入,當入不敷出,他就收場了。有一個教會就是如此現實的,設計在聚會後為新朋友供應簡單午餐,留下不少慕道友,帶領很多人信主。說真實的,也會有專來吃飯的,可能有這個需要。但精於計算的牧師認為不"實際"而停辦了。把慕道友推出門外,沒有耶穌"你們給他們吃”的愛心與胸襟。也就把當得救的人送給魔鬼了。這是現實行為,商業作風。
現今對華人傳福音實在是好時機,名講員的佈道會都擠滿人,一次決志信主的人每每上百,可是留下的沒幾個,能受洗的就更少了。為什麼?簡單說是愛心不足,關心不夠。現今某族群決志的人占多數,教會沒多請某族群的傳道人來關心,好像是擔心人來多了會使教會變”質”,喪失既有的利益。教會到底是為神得人,還是為己得人?
有一個教會的姊妹們很慹心傳福音領人歸主,出錢出力,關懷照顧,很多的姊妹就這樣信了主。曾經有幾個姊妹輪流看顧一個癌症末期的離婚的婦人,陪伴她,安慰她,為她禱告,還為她做飯送菜,臨終邀請大牧師為她施洗。他說沒空,只好請小牧師來了。請問:有什麼比搶救靈魂還重要呢?點水禮過程再長不用半小時,當時大牧師在教堂幌來幌去,卻說沒空,令人寒心。說白了:大牧師看重的是實用價值,這種白工他不願做的。
有的教會傳福音有使命感,有的視為例行公事,有做沒力,聊勝於無。有一個牧師新到教會主持教務,他不急於向外傳福音,先從內部著手,建立體制,組織會眾,各有所司。牧師先在講臺上紥實,教導會眾,使會眾靈魂蘇醒。負責崇拜的充實內容,負責接待的熱情周到,負責關懷的殷勤探訪,負責傳道的深入群眾,負責教導的材料豐富,整個教會活起來了。不但歸主的人多,加入教會,更吸引了迷失的信徒歸隊。在短短的兩年中由一百多人的會眾,快速成長到千人教會。以前一堂聚會人數稀稀落落,現在兩堂聚會人數擠得滿滿,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別?在於這位新牧師首先看重建立體制,組織會眾,萬事有序,就容易推展了。
神的國應該是整體的,不是個別的教會。傳福音救人靈魂,是增加神國的子民。所以有的教會差派人員到外地,傳福音到地極,使萬民做神的門徒。有的教會則小鼻子小眼睛,傳福音,招人來教會,只是為增加自己教會的人數。沒有神國的指標、負擔,只是說說而已,打幌的,計較的是自己教會人數的多寡。說穿了,人多能顯示聲勢;人多錢就多。錢多好辦事,可以辦自己的事。因此,注重本教會的人數,差傳對本教會沒有一點好處,幹麼做這勞命傷財的事,沒必要。
有的教會根本不支持差傳,弟兄姊妹要去差傳或宣教,那是你家的事,牧師不聞不問。有一個上千人的教會,有個姊妹去中國雲南宣教;有一個弟兄去緬甸差傳,都非常有果效。本教會不理會不過問他們,別間教會聞而支援他們,當然出走去了別間教會,又是楚材晉用的例子。有一小弟兄到四川山區差傳,申請到差會支持,本教會不好意思才意思意思。卻好意思列出他是本教會的差派,製造”績效”,倒是當”仁”不讓。
這個教會牧師卻把大把鈔票送給與弟兄姊妹無關的機構,"買"來一個自己的頭銜,建立人際關係,這並無可厚非。奇妙的是:老的走了,新的上來。也對同一個機構支持金錢,管錢的長老不同意,還說”你怎麼可以與老牧師比呢?”
各位聽聽,這是什麼管理標準?老的可以,新的就不行?因人而異,毫無章法。這就是沒有制度的可怕。各位想想,這只是遇到的同一個案例,其他不可知的特例,還不知有多少呢?可能有更多不可外宣的支出,不然何以不向會眾公開公佈教會支出的細帳呢?怕曝光,見不得人嗎?
這就是沒有公開、公正、公義的體制的可怕。
你可能也知道一些不宜向外人道的事,那些不合理的事,也來說說吧!催促眾教會注意,快快建立健全的體制,確實行之。

昨天落下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,天地皚皚,萬物俱寂。聖潔,寧靜,大家有個銀色的聖誕了。
休筆兩週,讓我們抛開一切煩惱,歡歡喜喜過佳節。
恭祝各位聖誕快樂,並賀新年!

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

老哪,該休息了!勉強就會出醜啊!

老哪,該休息了!勉強就會出醜啊!
一個教會的牧師,他可以不探訪信徒,不照顧會友,不傳福音,但他在主日一定會打開教堂的大門,站在講臺上證道。竟管他講的不是神的話,也不是人話,但必定有一句是聖經的話。夠了!信徒來教堂是為敬拜神聽神的話語,不然,這個教堂就得關門了。
一個牧師肚子裡有沒有貨,聽他一個開始就能知道他幾兩重了;一個牧師的講章有沒有深度,若是層次雜亂無章,准是七拼八湊來的;一個牧師在講臺上的言語是否由聖靈感動從神來的,看聽眾的反應就知道。若是聽眾聚精會神,目不轉睛,凝神聆聽,必是被神的道吸引;若是聽眾揺頭擺腦,去會周公,或是笑口常開,那是被講員的笑話或怪異的表情引發的,那不是被聖靈充滿帶著能力的證道,只是一個有特技的演員罷了。
善於傳講神道的好牧師,確實遇到過不少,聽過他們的道證,雖然年已過往,仍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跡,終身難忘。老一代牧師碩果尚存者如周聯華、王永信、沈保羅、滕近輝、于力工、唐崇榮、吳主光、鮑會園、高雲漢等,小一輩牧師如林治平、康來昌、寇紹恩、陳世協、何衛中、呂代豪、王峙軍、馮秉誠、遠志明等等很多很多好牧師,不勝枚舉,他們每一篇都是生命的道,指引光明;很多很多忠心神的僕人,他們每一句話都是鋒利的劍,帶著能力。我聽過更多的是沒"名"氣,卻有"道"的道。有一個牧師在講臺上有沒有"恩賜"我不知道,但他很用心用功盡心盡力在每一篇講章上。他準備講章時一再修攺,自己先關起門練習,時間掌握40分鍾。結構嚴緊,沒有廢話。證道時把大網發給會眾,很容易記下重點,即使一兩年後看到大網,仍然記起整篇內容,對信徒靈命造就很大。他還很有次序講述整本聖經,使信徒在真理上紮下深厚的根基。又開辦門徒訓練,加強主日學,使信徒在靈裡大長進大復興。教會在短短期間增長迅速,充滿活力,開始有第三堂聚會,專為年輕人的需要而建設的,有他們敬拜的方式,供應他們需要的資訊;講他們心裡的話,解除他們困惑。一時年輕人倍數的增長,活力的氣氛充滿教會。
有個教會的牧師則不然,靠一張嘴皮,誇張的動作。不知道這算不算"恩賜"?初來乍到的人一定感到新鮮,有一定成份"吸引"人的地方。聽多了,若是把笑話故事拿掉,除了幾節經文以外,什麼也沒得著。只是一滴激情,落在沙地裡,很快就蒸發了。真是耳邊風吹過就沒了。久之,令人乏味。猴兒的把戲只有那幾套,跑馬頭沒有問題,賣個新鮮。但在同一場地連番演出,看多就厭,聽多也煩了。自己不求長進,還妒忌別人長進。他的屬下牧師修得博士學位,不為他人高興,反譏:”一篇論文就拿到博士,太容易了吧?”可是還沒看到他寫過半篇論文,是不是吃不到葡萄,說葡萄酸呢?對不起,說句刻薄的話,像這等貨色,中文沒讀過四書,更別論五經了。英文還是洋涇邦,識聽冇識講。這輩子棉花店失火了-----免談!
牧師靠一張嘴,沒錯。有人口出慧語俊言,教人終身受益;有人發聲酸言澀語,還加添豆渣,真沒筋沒味。有個好處,叫人昏昏入睡,補個大覺。可惡!他又把喇叭扭大聲,或麻辣的閧笑驚醒夢中人。站起身要去廁所,他在臺上叫了:”別走,我還沒講完啦!”老人家蹩不住,只得快閃,奪門而去。
又有一個很精明的牧師,以前他很注意會友的動態。誰來誰走,誰聽誰睡,他在臺上看得一清二楚,人稱”點名牧師”。現在不行,老了,精神不濟了,真是歲月不饒人。可是他"精神"可佩,就是不服老,一上講臺就滔滔不絶,忘記時間。有點像前時在聯合國發生的場景:利比亞終身總統格達費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,通常各國領袖講話以15分鐘為限,可是他不管。"我在臺上誰也趕我不下來"。聽不聽在你,講不講在我。疲勞轟炸一個半小時,還要各國代表”請注意聽”。一樣有趣。
我倒希望"點名牧師"耳聰目明,耳聰可以聽到台下唉聲歎氣;目明可以看到有那些人不來聽他的”道”。近半年來很多會眾吃厭了他"炒的冷飯”,聽煩了他”顛三倒四”的”道”。竟然說出:”因為我們先愛神,神要愛我們。”而渾然不知。 感謝神,他自有警惕。有一次上臺先說”今天不講廢話”,結果照樣廢話連連,拉拉撒撒,又是一個半小時,難受啊。本性斯然,改不了的。
有一個教會,近年來,很多年輕人相繼出走去別間教會。以前有個年輕人帶他們,瞭解他們的需要,說他們的話語,竟然開堂聚會。年輕人有自己敬拜的方式,有自己靈裡的需要。現今不然,受不了老牧師的老生常談的炒冷飯,走了,不來了。這問題不是很明顯嗎?年輕人表現最能說清楚事實的真象。
教會講壇是傳說神的話,要教人得益。各年齡層有各自的需要,向年輕人講"養生之道",向老年人講”夫婦恩愛”,合宜嗎?一個教會有個青年傳道人帶領第三堂年輕人崇拜,他的信息深能摸著年輕人的心。他投入事工很有創意,他們搞福音話劇感動年輕人歸主。他們的營會、團契使年輕人有歸宿感。在短短的時間裡,就能收斂年輕人散漫的心。家長都高興孩子們喜歡來教會了。可惜好景不常,"老古板"的牧師、長老認為他們太”放肆”了,年輕人會走上”浮躁”。於是辭退青年傳道,卻被德州教會重用,升為牧師了。這一場趕走青年傳道,也驚散了一林的鳥兒。
這類"老而彌堅"得頑固不敏的牧師若能看清楚、點名發現未來聽他"道"的人,問問何以?虛心聆聽,或許可以”提醒”自己,改善,改善,而不致於這等難堪吧?
人生七十古來稀。老就是老了,不服也不行,該休息了!勉強就會出醜啊!自取其辱,何別呢?老就是老,撐不起來的,息了吧!沒有你日子更好過些,榮神、益人、利己,何樂不為呢?周聯華牧師退休後封口不講道,是怕精力不濟,口有誤言,羞辱了神,貽害了人;如此養精蓄銳,專心著書立說,既保住他的名聲不墜,更受到各界的尊敬。那些老到嘮叨不休、語無倫秩不肯下台的人,受到奚落也是應得的報賞吧?
說句題外話:初聞,難以置信;久之映證,言者或有其事。退休的牧師被繼任牧師安排講道的次數少了,大發雷霆,在辦公室厲聲指責繼任者。後來,繼任牧師走了,他來代理,不是"愛心的奉獻",沒有做白工,拿了多少錢?是高度機密,一般人是不會知道的。現在又到別間教會兼差"主任牧師",當然不是做白工。照樣要回來站講臺,當然是一稿數投,照樣拿"車馬費"不會少。"我們不能沒有你"嗎?笑話。各位看看,那一件是為你?為人?為神?再看,那一件不是與錢有連繫?能讓人不懷疑,講道是為講神的話?還是為別人看不到的”瑪門”呢?只有他知道了。原來如此,不說也吧。那是他家的事!
尊敬的牧師們,當尊重神的講壇,傳講神的道。若講臺成為耍鬧逗笑的場所,那教會應改稱戲院,講壇應改叫戲臺。當尊重神的信徒,他們不是白癡,不是重聽,好壞是能分辨的。神的靈使人分辨善惡,神的道使人分辨真偽。人有評價,神有審判。受人尊敬的牧師啊!請珍惜吧!
是故,聘任、續任牧師要經會友大會公投的用意也在此,牧師的去留是取決於會眾的需要,不是只討好少數幾個人而是傷害眾人。更要制定制度,退休後不得在本教會站講台,75歲以上不宜講道,免得他出醜,多保留一點好的形象,是很美的。免得像賴皮狗,就是不走。你要怎麼樣?

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

看不見眼前的弟兄,怎麼看見神呢!

看不見眼前的弟兄,怎麼看見神呢!
在教會牧師有教權,屬行政權,即行施教務的權責,有充份治理教會的權力。對執事會、會友大會負責;受執事會、長老群監督。執事、長老不得以個人名義干擾行政。定期向執事會、會友大會提出教務計畫及施行報告,並接受備詢。
教會的功能在敬拜上帝,服事人群------傳福音是為拯救人的靈魂;證道是為傳講上帝的道,增強人的靈性;關心會眾;照顧軟弱.......。耶穌來世上是為服事人,祂在受難前一再對彼得說:”你牧養我的羊。”可以說,牧師是代表神牧養祂的羊。所謂牧師,是牧養神的羊的導師。何等的神聖啊!有一個朋友說得好,牧羊人那有不的喝羊奶的。沒有錯!如果牧人只餵自己,沒愛心盡意餵好羊,那來的奶呢?
一個教會的盛衰,繫於牧師對教務事工熱忱的多寡,與會眾關係的親疏。有一位牧師盡心盡意關心會眾,付出濃厚的溫暖,也是少有的。當他因故不幸離職時,很多會眾落淚難捨。有一位老姊妹迷惑不解而傷心哽咽地說:”怎麼說走就走呢?這多年來,我每年生日當天,第一個來電話的一定是他,比我兒女都記得準,來得早.........他就祝福我,為我禱告,還送我一節經文。我把它抄下放在桌前,每天看到,我心就溫暖,得力了!……以後教會可能再沒人給我電話了。”哽塞得說不下去了.
沒錯!能記得為教友說聲:"生日快樂!"的牧師,是不是空前,我不知道;但在這個教會從他走後至今三年多過去了,再沒有人打過這種電話,那些只顧自己從不關心別人的牧師就更不用說了。於今已成廣陵絶響,是事實。有位老弟兄一邊安慰老姊妹一邊說:"真是不容易!一千多人的教會每天都有好幾人過生日,一一打電話祝福,付出了多少時間,多少精力,多少愛心,給予弟兄姊妹多少的溫暖。我兒子去外地工作已兩年了,他都打電話來,還要了他的電話號碼,打了長途去問候呢,能不叫我感動嗎?我忘了,他沒有忘記。單這一點做到就不容易!這樣的好牧師要他走,太令人難過了,想不明白啊?”不勝唏噓。最後懊喪地說:"我來這教會有二十年了,以前那個退了休的牧師從來沒有探訪我家,…….真是好人不長命,壞人正當道!”
說到生日,幾乎每個人都會重視自己的開始,有慶生的活動。牧師給會眾電話慶生,如今已成絶響。卻有一個牧師不關心會眾倒重視自身的生日。這不是瞎扯,有事實說話:他六十"大壽"正逢移民潮,教會的旺盛期,他在紅鸛酒家大擺宴席,會眾"感念"他的辛勞,多所與會。當然不會白吃,紅包厚厚,禮金多多。付了菜金,所剩不甚理想。七十”大壽”學乖了,由教會主辦,當然由教會出資。不信的去查帳,帳目會說實話。人多勢重,更盛大,更實惠。沒有開銷,禮金十足淨收入。不亦樂乎!阿扁在位嫁女兒,娶媳婦,為啥?公開宣佈:不收禮金。暗地把銀行帳號給了大戶,為啥?自己匯吧,看你的"誠意"了。這就是權謀。等著瞧吧!未來的八十,必定有附傭、僂羅辦得更”隆重”,也必定多人多人沒興趣,厭惡!
十年的轉化,由盛而衰,何以?十年前,被其偽善蒙蔽;十年後,讓會眾,更多的平信徒體認到不受尊重,不受照顧;看到也經歷到他為實利虛名的陰狠狡滑不惜破壞神的家,撕裂弟兄姊妹的心。十年啊!假像幻滅了。受騙的慘痛經驗,不敢再輕易”信任”牧師了,真是害群之馬,讓天下牧師受累。
說這話不止一人呀!多,多,多呀!普遍現象。請問這個教會一、二十年的會友們,稱得上老會友了,你"尊敬"的牧師有探訪過你嗎?其實不必問,准沒有。如果回答是正面的,真是門楣有光,祖上有德。
怪不得有人說:有飯吃一定看到他,當你軟弱病痛時,他一定忙得沒時間看你,因為你沒有那個份量。不說你沒錢沒勢,”兩個小錢”的奉獻,他怎麼會看到呢?還是免了吧!
有一個教會的執事夫人不與先生同來敬拜,卻到別間教會聚會。熟識以後閒聊,執事夫人才道出:以前夫婦同在這教會事奉,這牧師勢利,看重錢財,而成為雙面人。對富貴者是一付笑臉,對貧賤者是一付冷面,受不了才離開的。可見她受傷害之深,其時聽了很難令人相信,後來證實了。這個牧師走後,她即時返回。不幸,這個牧師又"回朝"了。至今,凡遇到他講道,她必不來。這舉動等於告訴其他會眾:這個牧師的為人如此如此,成了活”廣告”。
另一對夫婦洽好相反,是太太在這個教會事奉,先生去別間教會聚會。很久不見,不期而遇。他劈頭就是一句:你們牧師只重錢、錢、錢,我們不能常請他飲茶、吃飯,奉獻又少,何必用熱臉貼他冷屁股呢?只好走了。夫婦不同行,又成了讓人問明原由的話題了。
牧師在教會的主要工作是照顧會眾,得到關心照顧的會眾會感到溫暖,也感受到神的愛;得不到照顧的會眾有被遺棄的感受,如同沒有牧人的羊。有一位弟兄感慨萬千地說:我在這教會一、二十年,若不是愛神,為在主日敬拜神,堅信"不見一人,只見耶穌",我早走了;若不是還有真心愛人如己的弟兄姊妹扶持我,我早跌倒爬不起來了。..........這多年來,我們已習慣了,見怪不怪,不見他的真面孔,只見他笑臉迎人,握個手給你打哈哈。感受不到他的真情,卻見到他的假意,大家維持一個假的場面,倒也算了。與繼任者的新作風一比,誰是瓦罐,誰是寳器?誰是真珠,誰是砂石?無需鑒定,一目了然。有人占了他的職份,奪了他的光彩,失了他的威風,他感受到"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",而陰謀奪回政權,造成教會大地震,"傷亡"慘重,會眾流失是最好的說明。所以懷念遠去的,容忍現今的。這是我們基督徒的軟弱啊!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。年輕人啊,要珍惜!
一個人看不見眼前的弟兄,怎麼看見神呢!應當受尊敬的牧師啊!你的職份是什麼?你的責任在那裡?你是神的僕人嗎?你是好牧人嗎?你有盡心盡意看顧神的羊嗎?還是偷羊的賊呢?賊是不會愛護羊照顧羊的,只會吮吸羊的血,吞噬羊的靈魂。可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