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
肥貓,是愛上帝?還愛瑪門?

肥貓,是愛上帝?還愛瑪門?
做工的得工價,是天經地義的事。把牧師當職業,薪資、錢是他考慮要不要做這個牧師的條件之一。難道不是嗎?如果教會要聘用一個傳道人:條件是"熱愛神,忠心事奉,沒有薪資。"你看有沒有人來?當然會有例外,據說弟兄會的傳道人不拿薪酬(二楞子的資料)。他們一定有信心"神會供應他們的需要"。為此感謝神的應許,人的信心,為神做了美好的見證。學習保羅編織帳篷供養自己。保羅早已從神得到啟示,為防範後來那些借神以服侍神為名的人貪婪,作了示範的表率,至今有幾人做到呢?
傳統宗派對教牧同工的薪資有其統一審定的等級、標準,少有爭議;唯有自創的獨立教會缺乏制度、原則,就給了那些貪婪的傳導人,尤其是創始人自己說了算的牧師自肥的機會了。為此,有必要討論傳道人的薪資所得的制度、標準問題了,傳道人也就不必背"肥貓"的惡名。
這次世界金融風暴,美國是颱風眼。謀體對那些操控金融的罪魁禍首的深惡痛絶,創出這個Fat Cat 詞彙。"肥貓"的含義,是指金錢與特權結合所養出來的怪胎,是人類社會從來就不曾有過的惡質文化因素。換成中國語,就是那些"有辦法"加"有本事"的撈家。不論法規多嚴,刑法多酷,總能鑽到空子撈飽,卻莫可奈其何。這"肥貓"一詞,用在那吃肉不吐骨頭的金融海嘯始作俑者身上,就像一刀戳破了自由資本主義社會"潘朵拉的盒子",看到流瀉出來的盡是人類貪婪、狡詐、陰狠所揉合成的高尚劣跡。(取材卓子雄文)
所以說,一個教會沒有制度法則,任由老板式的牧師無所忌諱的予求予施。有沒有貪得無厭?形同"肥貓"?不得而知。但從他的所得只有少數人知道,密而不宣,從來不公開給奉獻的會眾知道,就讓人更有了想像空間。
以下是網友的意見:
天路客:請各位不要忘記,具體的個人工資在加拿大仍然屬於隱私。我們不要苛求和斤斤計較具體的角毛分。基本上就是30-60grand。
liyu:那個退休的老牧師到底拿了多少兄姊妹奉獻的錢?他以前的薪金是多少?我不說他該不該拿,而是要他光明磊落公佈拿了多少,讓會眾知道。
liyu:牧師是公眾人物,不是”私人”,他的薪資是弟兄姊妹奉獻的錢,就有義務讓大家知道。明白嗎?
二楞子:牧師是公眾人物,要求他們亮一亮拿了多少是合理的.在社會上也要求政府官員公佈收入.
二楞子:本人為什麼說老牧師收入是SSS機密,是有根據的。不像一些教會,牧師的工資由執事會討論決定,執事們就知道牧師工資是多少,這個教會牧師的收入是由很少幾人組成的財務委員制定。絕大部分執事,既便是幹了幾屆的執事並不知道牧師們的工資收入,何況一般的會眾。
亮一亮牧師的工資,並不是說他有貪污,而是看看他到底拿了多少.因為會友的奉獻不僅僅是要養牧師,還要用於傳福音.
冷眼胖官 :二愣子不會認為自己“拿多少薪金屬於個人隱私”吧?也不會認為具體公佈每年自己在教會奉獻了多少(報稅憑據)是“屬於SSS級機密”吧?
他們說的,那一個在偏護?那一個在掩飾?那一個為合理?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非所在。
牧羊人喝羊奶,該喝多少?以下是網友的意見:
天路客:基本上就是30-60grand。
二楞子:和大陸家庭教會的傳道人交談(此傳道人仍在國內),他們的收入是這樣規定的,就是和社會上的平均收入拉平。這樣的目的,即可彰顯神恩待傳道人,又不至於讓有些人只是為了高收入而混入傳道人隊伍。
先來談談北美牧師行業的收入水準.據我所知,兄弟會的傳道人是不拿薪酬的,RICHMOND有的教會的牧師和傳道人也是不拿薪酬的.大溫有許多教會的牧師(這裡均指20-30年建立並牧養教會)拿3-4萬的年薪,美國的工資水準要高於這裡,拿6-8萬美元.這和所建立教會的規模和奉獻的多少有直接關係,大教會新的傳道人就拿3-4萬/年.和小教會的老牧師相當.牧師在報稅方面有許多可免稅的.另外,有的教會還有車馬費(油費)和餐飲的補貼.所以,牧師的收入,牧師行業的收入水準幅度相差較大,從4萬到9萬均有. 均不算灰色收入.
下面是西人路德會2008-2009年對BC牧師的指導工資,從新招聘的33700元/年到15年經驗的41800元/年。超過15年,每年加150元或給一天假期。這個數字低於教師工資。
大溫教師工資2007年在17年教齡時,仍有11級,最低為41426,最高為61825加元/年。包括小學和中學。不知天路客是否指的是這個數字。老牧師是這個數字碼?好像教師的工資不如牧師。
我這裡還有一些招聘牧師的廣告,一家在Surrey的浸信會現正在招聘有3年牧會經驗的牧師,開出的薪金是2500-2800/月。
這些數字可供參考。各位可從資料中拿個準,來衡量你們牧師的薪資數該在那裡?他到底是”肥貓”?還是”痩鼠”?就有個準了。
這個牧師退休前到底拿了多少薪資?拿走了多少退休金?那都是弟兄姊妹奉獻給神的錢,有多少入了他的帳戶?請公開吧!既可解除會眾的疑惑,又可刷清自身的汙名,何樂不為呢?
先不說牧師薪資該得多少,多也不是問題;問題在只由少數人私相授受,又不公佈實情,能不讓人生疑嗎?造成教會會眾困惑猜疑,離心離德,肢體殘缺,仍由於沒有制度、準則所造成,我的苦心呼籲建立健全體制的目的所在。
各位受人尊敬的牧師、長老、執事,你們不聞不問,不理不采,只任由胡謅、瞎扯的衛"盜"之士東掩西蓋,讓問題更惡化,陷諸公於不義,罪愆更深。請勇敢出來講清楚,說明白。取信於眾,才是光明磊落。
任何一個公眾團體,尤其是收取社會公眾金錢的機構,沒有一個在財務上不公開的,政府的規定也在此,以防杜爛支貪污事件。
最近看到一個對中國震災救助機構的財務收支報表上列出:
總收入 190萬
支 出:員工薪資51人X1000元X12月=61.2萬
伙食補助50人X10元X360天 =18.0萬
房租交通 =30.0萬
行政費用 =10.0萬
救災物資 =60.0萬
總支出 180萬
各位看看:這樣的支出180萬元,真正送到災民手中的”救災物資"只有60萬,只占總支出的三分之一,而員工的薪資卻占三分之一強,比送給數萬災民的還多,合理呢?如果列出細帳,可能問題還大?我給他一個電郵詢問,石沈大海。
我認識的朋友中多人在宣明會認養、扶助貧困兒童。問他們何以支助宣明會的活動?回答是相同的:宣明會對捐助欵的運用有成效而公開,信度高。以宣明會中文網的資料顯示:他們所收的捐助欵中只有1.6%用在行政費用上,包括人事薪資在內,其中最大的支出是印刷及郵資;96%以上送到被救助的人手上。捐助四川震災的收欵百分之百送到災區,用在重建工作上。他們對捐助欵使用有嚴格監察制度,政府也參與稽查,足以取信公眾。
對以上兩個救助機構,若是你要捐助,你願意把錢送給誰呢?可見公開、信實的重要。
公益機構對奉獻金、捐助欵使用必須有公信力,否則是很難存在、發展的。
教會是社會公益機構,它的經費來自於會眾的捐獻,它的財務收支情況必須公開,政府亦有此規定。上面所舉那個救災機構,它的員工薪資與救災物資各占三分之一,它的支用合不合理,不知道。至少它的總帳是可信,有其合理處,不然早會做假賬騙人。除了監察機構很少人會去查帳的。有很多傳統宗派對各教會財務有全備的體制與監察,甚至把財務帳目公佈在網站上,其用意在徵信於眾。若是一個公益機構缺乏財務監督查核制度,準會出問題。
北美洲一個華人眾多的城市一個將近兩百人的教會,半年前發生一次"大地震",是退休的老牧師在失權落勢後不甘寂寞,招集舊部,發動”政變”成功,第二個主日”臨朝”宣告”新政”,就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兵變找來傻瓜魏幼帝,自封”主任牧師”,幼帝為”牧師”。政變之後人口稀少,只剩百來人,要養兩個牧師,是這個教會從來未有的事。有一個執事抱怨說:現在會眾少,奉獻也少。主任牧師掛名不辦事,自己開價要每月3000元,牧師辦事要每月3600元。現在有時每月奉獻收不到10000元,他們的薪金6600元占了三分之二強,還要付房租、水電,根本不夠。趕走一個牧師用了兩個高薪牧師,為啥?為權?有權,就有錢。令人疑惑?前面的舉證:”Surrey的浸信會現正在招聘有3年牧會經驗的牧師,開出的薪金是2500-2800/月。”這個自封的主任牧師只是兼職,還在別的教會做顧問牧師領顧問費,到處跑碼頭拿車馬費,在這裡每月再拿3000元,真是大牌的肥貓吧?二號牧師才只有一年牧會經驗,就拿3600元,多人家招聘三年牧會經驗的薪金三分之一有多,真好賺啊。難怪引來那麼多心存歹念的傳道人了。可是這小教會慘了,三分之二的奉獻入了他們兩個人的口袋,還能做別的事工嗎?太超過了吧?
一個牧師,尤其老闆型的牧師,教會一切開支由他說了算,不生弊病也難。這兩個牧師的薪金數字是教會核心執事憤而透露的,其他人等一概不知,會眾更是蒙在鼓裡了。牧師的薪資不公開,極可能他知道那個薪資數不合理,就像那些金融界的肥貓的薪資也是保密下的私相授受。
“肥貓"是為私人集團賺錢,愛給多少給多少,別人管不到。(現在美國政府要查他們的非法、欺騙的手段。最近英國宣佈重稅徵收他們超額的收入)政府機構人員的薪資有定規,上自總統,下至清潔工,沒有一個是保密的,因為那是人民的納稅錢;公益機構的經費來自募捐,收支也是要公開的。惟獨有些教會,尤其是一些獨立創堂老闆型的教會,老闆牧師的薪資除了私相授受的經手人知道以外,是"絶密",何以?極可能是惟恐讓奉獻的弟兄姊妹知道而質疑奉獻給神的錢,入了私人的荷包?還有退休金也是他們自己設計的,政府已有退休金制度,他們最後還要再拿一筆教會豐厚的退休金,是弟兄姊妹奉獻的錢。這就是LIYU網友一再追問的"到底拿了多少?”其實拿多少不重要,重要的在:公正、公義、公開。
受人尊敬的牧師們,你們是愛上帝多?還是愛瑪門多呢?你們到底拿了多少弟兄姊妹奉獻給神的錢?真的不可告人嗎?聖經裡有一句神的話你們一定讀過,”貪財是萬惡之根”。 可能早就忘了?你們有沒有做惡事,不知道。即使有,也不足為怪,因為在你們的心中是沒有這句話的,就不必深究了。
一個愛神的牧師竟然讓人質疑,為什麼不坦然以對呢?難道真的中了中國俗諺的咒語"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”嗎?就怪不得朋友還提出”灰色地帶”的收入了?
這都是一些教會沒有制度,沒有準則的凂聞醜事,能一再讓神的家紛擾受到羞辱嗎?惟有建立健全的體制,而確實行之。以杜絶那些心存歹念之徒於教會之外,使神的家永遠安寧。

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

旧思想、老顽固,葬送了复兴的楔机。

旧思想、老顽固,葬送了复兴的楔机。
<大使命>雙月刋十月號主題<我們的下代>,在陳基舜<跨世代的福音橋>文中指出:
“擅長研究加拿大青少年文化的社會學者Dr.Reginald Bibby,在2008年進行了新一次的加拿大青少年研究(Project Teen Canada),研究結果剛於其最新著作The Emerging Millennials (2009)上發表。在宗教信仰取向(religious preference)方面,作者嘗試比較20年來的走勢與變遷,有以下重大的發現:
‧ 自稱為天主教徒的加國青少年,下跌了三分之一(50% → 32%)
‧ 自稱為基督教徒的青少年,下跌了三分之二(35% → 13%)
‧ 其他宗教(包括伊斯蘭教、佛教、猶太教、印度教及錫克教)的青少年,反而增長了5倍(3%→16%)
‧ 無任何宗教背景的青少年,則上升了2.5倍(12% → 32%)
當其它宗教的發展正以雙位元數位倍增,基督教的青年人口卻下跌近七成。面對這個此消彼長的形勢,我們實在需要重新認識新一代的面貌!”他把青少年基督徒銳減的原因歸責於互聯網的興起。”
現今不只是減少的青少年基督信徒,也有報導成年基督信徒年年減少,可能更多,美歐地區不斷有教堂關閉出售;相反,穆斯林人口卻不斷增加,可能就不是互聯網的問題了。從另一個角度想,更叫人悚目驚心:同樣的一個時間、空間裡,在20年中,何以基督徒減少三分之二,而其他宗教信徒激增了3-5倍,難道他們不受網絡影響而離開信仰嗎?奇怪嗎?
基督教會界的領袖們,注意到嗎?問題到底在那裡?
是我們的上帝不真嗎?不可信嗎?------不是,上帝是天地間又真又活唯一的真神。
是我們的聖經不真嗎?不可靠嗎?------不是,聖經是天地間不可增減唯一的真理。
那為什麼信徒會不斷減少呢?信而又不信了呢?-----大家賣力地傳福音領人歸主,仍然不及流失的信徒多?原因何在?
人不能離開人,人正面接觸到的是周遭的人;信徒正面接觸到的是傳道人、長執們、更多的教友。難道不是他們之間有問題嗎?尤其是受信徒尊敬的傳道人、長執們的行事為人出了問題,難道不是嗎?教會裡的紛擾、爭議,也就出在這些人身上,才會讓平信徒跌倒,離開了教會,離開了神。這就是問題所在,教會沒有健全的體制,在職傳道人、長執們無法無天,爭權奪利,忙著營私造勢;關心會眾,也只是為了壯大自身的權和勢。會眾的頭腦是清的,眼睛是明的,怎會不知道呢?傻子除外。
有一個教會,我有親身經歷之痛。這個教會的牧師只看重有錢有勢有名有位的教友,其他人等只是"幫襯"的,維持場面就很好;年輕人更不用捽了,只有消費,沒有生財,走了最好。短短的十五年間,年輕人就發生四次出走潮:十多年前年輕人在一個莊執事帶領下,關心、教導年輕人深得造就。年輕人熱心投入事奉,有樂隊,有福音隊,參與社區活動。莊走後年輕人沒有人管了。甚至有年輕人信主後,牧師理都不理,激動的心志冷了,走了,永遠不會再回來。何以?牧師、長老反批評年輕人太浮躁;不用愛心教導他們,而直接批評他們的服飾,指責他們的髮型,更糟的是新進來的年輕人,牧師、長老就詳加盤問,把人家嚇跑了。用封閉式管理年輕人,既沒有愛心,那來對年輕人傳福音的負擔呢?年輕人人小言微,沒人理會。這時有人發現教會附近的一個聚會點專為關心問題青少年,年輕人的愛心有了去處,相繼出走了。這是第一次青少年出走潮。
第二次,一個年輕的傳道把青少年分成若干小組,由小組長帶領在各家庭聚會、靈修、活動,有自主性的安排節目,年輕人很有創意,發揮所長,自我學習、成長。一年後,老古板牧師認為太放任年輕人,缺乏約束。年輕牧師走了。年輕人發現四街有間年輕人的教會,熱情、開放、屬靈,年輕人一窩蜂的去了。連牧師的兒女都去了。
第三次發生在兩年前,由受過神學教育的年輕人帶領年輕人,瞭解年輕人的心理,知道年輕人的需要;很快開始有第三堂的聚會,有他們敬拜的方式,有他們詩歌的讚美;他的資訊解除年輕人的疑惑,他的輔導指引年輕人的道路,一時,年輕人倍數的成長,到處有年輕人的參與,各事有年輕人的服侍,教會一片和諧,充滿活力,是教會幾十年來沒有的新氣象。可惜好景不常,守舊的牧師、長老認為年輕人太浮燥,敬拜不嚴肅,信息太膚淺。逼走年輕導師,也散了第三堂的聚會,也散了年輕人。又恢復了,老牧師帶領”老年”教會,缺少了年輕人的朝氣。
最近又一次年輕人出走,因年輕人發現一個威廉教會,更適合他們,走了。有的孩子在家閙"革命",說出了原因:老牧師的八股信息無益,浪費時間;團契的活動幼稚,沒趣。有些執事憂心也無力,只有禱告了。
現今青年團契走了三分之二。一次又一次年輕人發生出走潮,在位當權的好像視而不見,既不改進,又不檢討,到底為什麼?想不出任何理由,只有從現實上講,惟一的理由是:年輕人缺乏實用價值,他們少有奉獻,且會消耗資源,人少也就少開銷,更好。
青年是活力的表徵。一個團體有沒有活力,或發展的潛能,與年輕人成正比;一個團體有沒有開拓未來的空間,在於它對年輕人的付出有多少。有體制、有遠見、有計劃的教會重視青年事工,培植青年成為未來的領袖人才。一二十年後就承繼有人了,這教會才會有永遠的生命力發展性。
有一個教會老牧師退休了,新牧師發現教會會眾已逐漸老化,聘請成熟的牧師又不容易,不再重視培植年輕人,一二十年後繼無人,而提出一個目標:傳承-----培植青年領袖。鼓勵青少年學習聖經知識,選拔青少年負責領導團契,輔導老師只是從旁協助、扶持,而不是指揮、命令。一時青少年團契人數激增,第三堂的崇拜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。
盛極而衰,還是老問題。舊思想不能接受新思維,老古板不能接受新事物,舊觀念不能容納新作風,老頑固不能容納新創意。中國社會、家庭永遠存在兩代之間的鴻溝;華人教會同樣跳不出這"宿命"框架的實在不少。老的又來了,趕走了新的,改革更新,就此壽終正寢了。就像慈西太后殺了光緒後又垂簾聽政,維新運動就宣告失敗了。更可惡的是那麼多軟骨頭不顧國家存亡,民族盛衰;為一己之利,而葬送了復興的楔機。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,更悲哀的是"逆來順受"、”事不關己"、"畏權怕事”的心態,促使獨裁者更加肆無忌憚的專權了,能不悲哀嗎?
說出來你一定心痛:十年前有一批青年獻身去讀神學,教會沒人理,後來兩個去了臺灣,一個去了中國,一個讀到神學博士,沒有一個願意回來自己的教會,為什麼?沒有人過問。一年前有個青年去讀神學,他父親告訴他不要到教會事奉;十月間又有一個青年讀了神學,放下優越的工作,去作長期的宣教。在主日崇拜時做見證,有很多人向他父親恭喜,有個姊妹說:"看著他在團契長大的,回來後帶領年輕人,真好!"這位三四代愛主的弟兄小聲的對她說:"我要他別回來我們教會。"這姊妹搖搖頭、歎口氣無聲走開了。在七八年前,他曾為教會錯誤的事項上"萬言書"給教牧同工、長執們,當時執政者敷衍塞責,理而不睬,忍氣吞聲地離開了教會。今天若不是他兒子作見證,真難見到他呢。
得著今天的青年,就能得著明天。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,沒有青年必走向衰亡。
如果一個牧師不重視青少年事工,必然勢利蒙心。若有制度就不致任由一人獨裁專權了。